查看原文
其他

绍兴这一款美食,低调太久了!

绍兴发布
2024-09-07

在越城,除了乌篷船、乌毡帽、乌干菜这“三乌”,你是否还听说过另一个“乌”——乌豇豆?它与黑豆不是一个类别,细看呈长椭圆形,比野生红小豆体积稍大,是一种滋补食疗佳品。乌豇豆糕作为一种传统手工糕,是旧时家家户户必做的时令点心。虽然看上去黑黢黢,其貌不扬,却口感细腻、爽滑,嚼着糯叽叽,还混着豆的清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这种美食是怎么制成的?又藏在哪些角落呢?小布带大家一起探究一番。

乌豇豆糕好不好吃,关键在做法


乌豇豆糕的原料并不复杂,一般有糯米粉、粳米粉、乌豇豆、冰糖等。关键在于做法,有泡豆子、加冰糖、煮豆子、揉面团、上笼蒸等工序。

具体来说,首先要把乌豇豆炖熟出汤。炖煮前,需要将豆子洗净浸泡几个小时,使其泡发变软。放入高压锅炖煮后,待汤汁开始变成黑红色时,注意放入少量的冰糖以增味,直至煮到豆子酥烂。

接着到了和面环节。起锅后,将豆子连汤水一起倒入水磨糯米粉中,再根据个人的口感偏好,掺入一些粳米粉。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把控很有讲究。喜欢口味糯一些的,多加糯米粉,但也不能太多,以防糕不成形。粳米粉太多,也容易使糕体变得硬邦邦。和面时,双手使劲搅拌揉捏,直到面团表面光滑即可。

最后就是切块上蒸笼。将面团搓成长条形,切成片状,厚度在2厘米左右。放入蒸笼,蒸20分钟左右,火不用太大,八分足矣。新鲜出炉的豇豆糕色泽最为油亮,豆香四溢,非常诱人。趁热吃上一口,又糯又弹牙,也不齁甜。当然,放置晾凉的时间长短不同,乌豇豆糕的温度、嚼劲也不同,可根据个人的口感喜好进行选择。

旧时出远门、走亲戚的常备干粮


作为一种豆类,乌豇豆在乡里种植的并不多,一般出现在田边地角,不如红豆绿豆黄豆那般普及,因此也成了一种稀罕物。旧时,农村的人们习惯就地取材做豇豆糕,且一年四季都能制作。农忙时,带上一碗豇豆糕,干起活来都多了一份劲。

论卖相,这种糕点浑身乌黑,几无亮点,但朴实而原生态的口感,别具乡土风味,又特别顶饥。置于竹编饭篮中挂在窗口,可以久放不坏。所以以前的绍兴人出远门、走亲戚,乌豇豆糕是常备的干粮土仪。

除了日常食用,乌豇豆糕也与传统节日有关。民间曾有句俗语,“七月半,糕不断”。七月半,即中元节时制作米糕是越地的传统习俗。而乌豇豆糕就是其中一种,常在中元节被用来祭奠鬼神、祛除邪祟。除了中元节,清明、除夕等节日,乌豇豆糕也常用作祭祖。

乌豇豆糕也承载着美好的祝福意味。在越地文化中,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有高升的美好寓意。因此乌豇豆糕和其他传统糕点一样,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,希望孩子们步步高升、事业有成。连著名诗人陆游的《秋冬之交杂赋》中,也提到了“蒸炊豆作团”,可见越地米糕对人们的吸引力。


新闻多看点

当班小布:叶露洁
资料: 绍兴日报
见习记者 张梦霞 文/摄
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编发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绍兴发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